我的科研工作与科研团队

发布日期:2022-09-10   阅读次数:406

据说我校的小麦和胡麻育种工作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一辈教师韩翠云、柴秋婷等都是育种团队的主要力量。到我1987年参加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先后育成了天农、卫东、清农、清山、兰天等系列冬小麦品种25个;育成了胡麻天亚1号、2号、3号、4号和5号5个品种。当时小麦育种团队人员是周祥椿、杨俊海和杜久元,胡麻育种团队是周祥椿、韩翠云(1985年到兰州农校)和张金。

我刚参加工作时以胡麻育种为主,同时参加冬小麦育种和推广工作。因为1985年以后恢复甘肃省兰州农业学校,科研在天水农业学校试验地进行,杜久元老师属于天水农校的,所以兰天系列品种就是表示兰州农校与天水农校合作育成的。

1987-1992年,胡麻项目团队先后增加了天水农校宋红星、王兰芳两位老师。小麦育种项目团队增加了天水农校的尤玉庆、王彩珍(工人)、兰州农校的鲁清林老师。1987-1989年我们除了在清水开展育种试验外,还到海南岛三亚市崖城西村租用农户土地开展小麦和胡麻的南繁工作,1988年的春节我和杜久元老师就在海南过的。

1992年至2004年小麦育种主要以冬小麦育种为主,冬小麦育种基地主要在清水,同时在环县的木钵良种场、合水县良种场都设有试验基地。春小麦育种上我们在兰州农校下滩农场(现在的甘肃省种子管理站)、现在校园一号学生公寓南侧、操场篮球场地也种过亲本材料,进行杂交组合选配。1993年从加拿大引进优质春小麦品种后在位于武威市凉州区的兰墩滩良种场(归甘肃省农业厅管理)种过三年引种试验。1997年起我们在冬小麦育种的同时,分别在武威和定西设点开始春小麦育种。我和杨俊海老师分别负责西片和东片春小麦育种工作。西片点设在武威市农作物良种繁育场(凉州区东河乡王景寨村),东片点设在安定区良种场(定西教育学院附件)。为了方便工作,在和平校区种植亲本材料并进行杂交组合选配。

2004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周老师调入兰州商学院,同时调过去的还有鲁清林和周老师的女儿周洁、儿子周岗。周老师将杜久元调入兰州商学院,在那边又新进了张礼军、何春雨和白斌三位硕士研究生,加强了小麦育种团队。至此,冬小麦育种所有材料都归兰州商学院。

春小麦育种上我们分别于2008年、2014年、2015年、2018年、2021年和2022年育成了甘育12号、3号、4号、56号和8号。7个品种中除甘育6号适合河东水地种植,其余品种都适合河西及沿黄灌区(西片)种植。

2013年起根据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需求,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经过到定西、陇南中药材主产县调研,我们组成了由杨俊海、范重秀、蔡伟、沈文彤、惠和平和我共6人参加的科研团队,在陇西设立试验基地开展中药材黄芩、党参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近年来,我们改善了实验室环境,购置了研究所需要的设备仪器,硬件条件得到极大的提升,特别是近红外仪的购置,为我们开展品种育种提供了保障。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希望我院的胡麻、小麦和中药材育种在学院的支持下取得更多成果。

图片9.jpg

小麦育种团队在清水育种基地合影

图片10.jpg

育种团队在学校校园合影

         李怀德